日常生活中如果脚踝扭伤了如何正确处理呢
文章来源:本站 作者:世恒 发布日期:2019-10-19 点击量:
崴脚,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,医学上称做“足踝扭伤”。 踝关节主要由胫腓骨的下端和距骨、跟骨组成,其稳定性主要由内、外侧副韧带和周围相关的肌肉来维持。由于内侧副韧带相对外侧副韧带强壮,因此踝关节扭伤经常是踝关节的旋后损伤,主要伤及外侧副韧带,有时会伤及其它韧带,甚至有距骨的骨软骨损伤。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大活动范围,令关节周围的肌肉、韧带甚至关节囊拉扯撕裂,导致出现一种损伤。崴脚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反复扭伤,形成习惯性崴脚。
崴脚后正确做法是什么?
正确做法:轻度扭伤,想要自行处理时:请遵循RICE原则:休息(Rest),冰敷(Ice),加压包扎(Compression),抬高患肢(Elevation)。
休息(Rest):受伤后不管程度如何,首先要注意保护患足,注意患足制动,避免下地行走,必要时予支具或石膏固定。伤后继续活动或行走,加重了损伤关节的负荷,使受伤踝组织进一步充血,局部组织情况恶化,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当我们受伤后应该即刻休息。
冰敷(Ice):在受伤的头72小时 内,要迅速将脚及踝部浸泡在冷水里,或者是用毛巾包着冰块,敷在肿胀的部位,每次约30分钟,间隔3-4小时一次。冷敷主要是让身体局部温度降低,让血管收缩,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,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,从而达到降低新陈代谢。此外,冷敷还可以减轻因为受伤所导致的肌肉痉挛,避免组织细胞的二次伤害。
在急性损伤的开始的3-5天内,如果没有炎症进一步发生,可交替冷敷和热敷进行。10分钟冷敷,然后直接进行10分钟热敷。冷敷时血管发生收缩,转换为热敷后血管重新舒张,大量的血液流入受伤区后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。血液是供应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渠道,对伤后组织修复有重要的意义。热敷时可选用热瓶子、热毛巾、热按摩或者市售的热敷袋进行,但需要注意防止热灼伤。
注意:崴脚后的前三天,也就是需要冷敷的时候,不能进行按摩,这样会加剧毛细血管的破裂,令出血量加大,伤情更为严重。需等到改用热敷时,再行按摩。并且力度和幅度不宜过重过大,应循序渐进。
加压包扎(Compression):在受伤的急性期,即受伤的5-7天内,可以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予局部加压。局部加压可以压迫局部充血的血管,减少出血。通过对局部组织的直接压迫,也可以减轻局部水肿,使踝关节周围组织直接或间接消肿。
抬高患肢(Elevation):受伤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的减少患肢下垂,抬高患肢,可以促进回流,减少局部组织肿胀。一般需将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为佳。
如果不会自行判断伤情是否严重,建议立即就医。
- 2020-08-01崴脚是小事?可能会引起大问题
- 2020-04-18使用拐杖的意义?如何正确使用拐杖
- 2019-10-19日常生活中如果脚踝扭伤了如何正确处理呢
- 2019-08-23下肢固定支具的分类与介绍
- 2019-05-21腋拐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组成